民居建筑
2019-03-05  

湖湘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民居建筑,最具特色的湖湘民居建筑就是苗族民居、土家族民居建筑、侗族民居建筑和湘南民居建筑这四种。


1、苗族民居

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,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。苗族建筑艺术。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.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。

平时的生活、生产劳动、亲朋聚会、宗教话动,如纺织、刺绣、饲养、婚宴、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。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。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,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。

苗族鼓楼建筑艺术,.既具有宝塔式的建筑艺术,又有苗族吊脚楼的建筑艺术,是个名符其实的楼阁形式,只有节日喜庆时节,方能使用。因可存放芦笙,亦称为“芦笙楼”。

苗族鼓楼,一般都建于寨子的中央,多柱多边形立体尖顶宝塔形,为三节楼阁结构,最高一节,内榨楼板存放铜鼓,活长梯由内腔壁爬上。


2、土家族民居建筑

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,境内沟壑纵横,溪水如流,山多地少,属亚热带山区气候,常年雾气缭绕、湿度大。


在这种自然环境中,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,顺应自然,在建筑上“借天不借地、天平地不平”,依山就势,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,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。同时,力求上部空间发展,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,从而形成错层、掉层、附崖等建筑形式。

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,由于这地势关系,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。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,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,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。


盖上木板,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,以草或杉皮作天盖,楼下四面皆空,可用作堆积肥料,也可以临时拴牲口,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、绣花或乘凉的地方。



3、侗族民居建筑

侗族多居“干栏”楼房,楼下安置石碓,堆放柴草、杂物,饲养牲畜;楼上住人。前半部为全家休息或从事手工劳动之场所;后半部为内室,其中设有火塘,这既是“祖宗”安坐之位,也是全家取暖、烧饭的地方。

火塘两侧或第三层楼上是卧室。侗族民居一般是一家一栋,也有将同一房族各家的房子连在一起,廊檐相接,可以互通。

侗族民居群体布局常组合成团,围绕一水池布置住宅。水池功能有二,其一是为了排积污水,其二是为了设置公共厕所。侗族民居宅内无厕所,厕所公用,设在水池中间,架独木桥入厕。


侗族民居的另一特征是“倒金字塔”形状,即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六十厘米左右,第三层又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再挑出六十厘米左右。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木楼,这是侗族人利用空间的一种办法,这种占天不占地的办法真可谓是巧夺空间。

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,顶梁柱拨地凌空,排枋纵横交错,上下吻合,采用杠杆原理,层层支撑而上。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,不用一钉一铆,由于结构严密坚固,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。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。

4、湘南民居建筑

湘南古民居有着重要的建筑学价值,它的村落选址、建筑布局、建筑形式、建筑体量、交通、采光、排水等等,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“天、地、人合一”的人本主义思想。湘南民居具有民俗文化学的价值,它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的结晶,是封建礼制的一个侧影。

湘南地处湖南南部山区,气候湿热、多雨,日照时间较长,属南方汉民族聚居地区,受南方汉族传统文化、生活习俗、审美观念、人文地理、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,湘南民居的建筑艺术形式具备了南方民居建筑的普遍特点。其主要建筑结构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,木构架砖砌山墙、坡顶瓦面。


湘南民居属于南方汉族地区的天井式合院建筑,有着基本的平面布局,即单元建筑、前堂后寝、中轴对称,主次分明,严谨规范,外部有高高的封闭围墙。

整栋建筑沿轴线前有门斗,进入大门后为前堂,然后是天井,再是正堂,沿轴线两边各有厢房,左右厢房与厢房之间有通道,可以进入另一个院落,其他多进院落的建筑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、扩展而形成的。



关闭窗口


地址: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

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(皇宫)网页入口 版权所有Copyright :www.wukongys.com


Baidu
sogou